下面提供了大多数软件字段的键盘快捷键和定义。
指定每个峰使用的像素范围。当选择的像素数为 2 个及以上时,将对信号进行平均。这样能够降低噪声对信号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信噪比。
对于大多数波长而言,两个像素为最佳。这是总信号最大化和噪声最小化之间的最佳平衡。
然而对于某些波长,选择更大的值(对于非常宽或形状不规则的峰)或更小的值(以避免干扰或背景结构)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相对标准误差 (RSE) 将校准浓度的实际响应与预测响应进行比较。
用于规定校准曲线的合格/不合格标准。如果结果值低于设定限值,则分析不合格。
选择此选项可将空白溶液用作校准中的零浓度点。仅在有空白的情况下使用此选项。
选择此选项以使用所有或选定的标样子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执行重新校准。这在所使用溶液随时间发生变化时尤其有用。
将标准溶液增量加入(加标)相同体积的每份样品中。标准加入法可以抵消基质效应,但不会抵消光谱效应。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设置输送到雾化器的溶液流速。对于大多数水相样品,15 rpm 是一个不错的起点,而有机样品则最适合 5 rpm 左右的较慢泵速。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显示每个重复样品的读取时间。要更改读取时间,请单击它或单击向下键,然后从显示的列表中选择一个时间。延长读取时间将降低重复样品之间的 %RSD,但会延长整个分析所需的时间。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定义等离子体的 RF 运行功率。功率按照 0.05 kW 的增量设置。此选项的推荐设置为 1.20 kW,最大功率为 1.5 kW。
![]() |
等离子体运行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炬管熔化。始终对炬管进行监测,并在其开始过热时降低功率。 |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设置等离子体针对每份溶液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选择轴向、径向或 SVDV(同步垂直双向观测)模式。
轴向观测系统可提供较低的检测限,而径向观测系统则是复杂样品基质常规分析的首选。对于油类、金属和地质样品,径向观测系统的检测限通常就已足够,应用起来也更加容易和常规。SVDV 能够同时进行等离子体轴向观测和径向观测。
当使用径向或 SVDV 观测模式时,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选择每种元素的观测高度。观测高度与检测器在等离子体中的观测位置有关。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选择每种元素的雾化器流速。流速默认值为推荐的值。请牢记,改变样品基质时可能需要改变雾化器的流速。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定义等离子体氩气流速 (L/min)。按照 0.5 L/min 的增量设置等离子体气体流速。此选项的推荐设置为 12.0 L/min。如果您正在运行有机样品或使用高功率,请使用更高的等离子体气体流速。
![]() |
等离子体气体流速过低可能导致炬管过热和熔化或等离子体熄灭。 |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定义辅助气流速 (L/min)。如果您正在运行有机样品或含有高溶解态固体的样品,请使用较高的辅助气流速。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定义雾化器的补偿气流速 (L/min)。如果您正在运行含有高溶解态固体的样品,请使用补偿气。
在工作表的“条件”页面中输入辅助气流量百分比,以替换可选的 80% 氩气/10% 氧气混合气体。仅当在“配置”页面中启用了“Oxygen injection”(氧气进气),然后在“通用条件”中选择了该选项时,此字段才会出现。
波长短于 190 nm。也称作“深度 UV”。
原子 (I) 和离子 (II) 波长分别是原子和离子在氩等离子体中发生电离跃迁时发出的。
一般来说,离子化能量高于 8eV 的离子线和原子线更喜欢高能量等离子体条件。这意味着高 RF 功率和更高的等离子气体流量。当存在大量易电离元素 (EIE) 时,由于等离子体温度较低,这些离子线会被抑制。
离子化能量低于 8eV 的原子线更喜欢低能量等离子体条件。这可以通过设置较低的 RF 功率和较低的等离子体气体流量来实现。由于等离子体温度较低,这些原子线在 EIE 存在的情况下会得到增强。
易电离元素是指离子化能量较低的元素,通常是元素周期表中的 1 族和 2 族元素。
选择分析期间使用的加标浓度的数量。
进行准确度测试时,所评估的分析物必须达到可接受的回收率百分比最小值。低于此值将被标记为不合格。
进行准确度测试时,所评估的分析物必须达到可接受的回收率百分比最大值。高于此值将被标记为不合格。
比较加标溶液的重复性时可接受的最大 %RSD 值。高于此值将被标记为不合格。
比较加标溶液的耐用性时可接受的最大 %RSD 值。高于此值将被标记为不合格。
将标样与以相同浓度加标的样品进行比较时可接受的最大偏差 (%)。高于此值将被标记为不合格。
每日最大剂量默认值。该值显示于“序列”页面,并应在“序列”页面中针对每个分析样品进行更改。
此测试结果反映了实际值,通过测定多个浓度的加标样品,获得平均回收率百分比,并确保该值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通过测定多个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RSD 来测试样品前处理和测量程序的重复性程度。%RSD 必须低于规定值才合格。
通过测定两个单独运行的工作表中多个样品之间的加标回收率 %RSD 来考察实验室间的差异,从而测试重复性。其中包括当前打开的工作表和已导入的之前运行的工作表。%RSD 必须低于规定值才合格。
将标样的实测浓度与相对于该标样以不同浓度加标的样品的实测浓度进行比较。限值定义了加标样品与标准溶液之间允许的差异百分比。
您只需按下键盘上相应的键即可执行许多常用功能。这些快捷键均显示于软件菜单以及各种按钮的提示文本中,概括如下。
快捷键 |
操作 |
F5 |
等离子体点火 |
SHIFT+F5 |
等离子体熄火 |
F11 |
另存为 |
ALT+F4 |
退出 |
CTRL+F4 |
关闭(文件) |
CTRL+N |
新建(文件) |
CTRL+T |
从模板新建 |
CTRL+O |
打开(文件) |
CTRL+S |
保存(文件) |
CTRL+SHIFT+T |
另存为模板 |
CTRL+P |
报告发送到打印机 |
CTRL+D |
报告存为 PDF |
CTRL+E |
导出为 CSV 或 Microsoft Excel 格式 |
SHIFT+F8 |
运行当前工作表 |
CTRL+SHIFT+F8 |
运行批处理 |
F12 |
停止当前分析 |
CTRL+向右/向左键 |
在 Run Batch(运行批处理)对话框中,在可用和选定工作表列表之间移动突出显示的工作表 |
CTRL+向右/向左键 |
在 Run Batch(运行批处理)对话框中,在可用和选定工作表列表之间移动所有工作表 |
CTRL+向上/向下键 |
在 Run Batch(运行批处理)对话框中,在可用和选定工作表列表中向上/向下移动工作表 |
CTRL+DELETE |
从工作表中删除选中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