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重曲线的更多信息

使用多重曲线时,可以为分析设置多个校准范围,而不仅仅只限于一个校准范围。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展线性范围,可以将范围从十亿分之一增加到百分级。

多重曲线理论

如果在分析中仅使用一个校准范围,则可能无法准确确定较大浓度范围内元素的含量。元素通常具有多条可用于测量的谱线,这些谱线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并且通过组合使用这些谱线,可以同时使用灵敏度较低的谱线以及非常灵敏的谱线。通过此多重曲线程序,可以获得更宽的线性范围。

多重曲线最好在多个校准范围内使用,而不是在多个波长上平均相同的校准范围。

在分析中使用多重曲线时,可以对同一元素使用多条校正曲线。下图分别显示了两条校正曲线。第一幅校正曲线图为浓度范围在 0–5 ppm 的高灵敏度谱线。第二幅校正曲线图为浓度范围在 0–55 ppm 的较低灵敏度谱线。

通过结合使用这两条校正曲线,可以实现更宽的线性测量范围。

如何应用多重曲线

在方法中,选择两个或多个波长处的目标元素。要在软件中激活多重曲线,还必须选择至少两个标样。在 Standards(标样)页面上的 Concentrations parameters(浓度参数)表中,输入要使用的标样中每种元素的浓度。默认值将显示在 Calibration Fit(校准拟合)表中,但可以修改。通常,将最灵敏的谱线的最低浓度设置为零。下一条(灵敏度较低的)谱线的最低浓度可能与最灵敏的谱线的浓度设置范围重叠。

每个校准范围至少需要两个点才能确定相应波长的校正曲线。

例如,假设要分析铜。为了实施多重曲线,您可能会在方法中选择处于两种不同波长处的铜:x(高灵敏度谱线)、y(灵敏度较低的谱线)和 z(灵敏度更低的谱线)。每条谱线的最低和最高浓度可能如下:

元素和波长

最低浓度

最高浓度

Cu (x nm)

0

5

Cu (y nm)

5

100

Cu (z nm)

75

200

多重曲线不适用于标准加入法,因为根据定义,标准加入法必须经过零点。

另请参见: